普京终于清醒了仅靠卖石油天然气收入俄罗斯只会沦为末流国家
可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际经济论坛上却说,自己国家真的不能只靠卖石油提高经济了!
其实这还得从中东石油战说,起2025 年以来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冲突再起,油市本应暴动,可普京说得很轻:现在油价是 75 美元一桶,比冲突前多了 10 美元,但上涨不是“飙”,属于“喘一口气”级别。
关键是沙特等国家这阵子接连三个月产量超预期,就像咱家晚上忽然开了三盏灯,显得热情不寻常。
这本身就说明:俄罗斯不想成为被边缘化的角色,而是希望在大棋局里继续下子。
线 月,俄罗斯财政部数据显示——从石油天然气来的收入约 4.24 万亿卢布,同比掉了 14.4%。
别小看这比例,按目前美元兑卢布约 80:1 算,这可是数千亿美元的收入缩水。
财政部预测又给瞎催下一个后劲——预计到年底,油气收入还要再跌 4470 亿卢布。
油价掰指头都能数,影响关键的是国际油价走低,去年一次性补缴税收把当期基数抬高。
最新的第 18 轮欧盟制裁,对俄北溪管道设了禁令,还给石油设了价格上限;再加上新一轮将 20 家俄罗斯银行踢进 SWIFT 封锁名单。
你可以想象这画面俄罗斯石油卖得起价了,银行却转不了钱,等于交易卡在半路上,物流队装满油,可钱没门回家——这叫出口受限、外汇陷阱、财政自缚。
加上油气收入下滑、银行封锁—这三拳目标都打到了俄罗斯“靠油吃饭”的根基。
如今,油价见涨就见利,油价见跌就感慨交不起学费,这么多年根脉太深、太方便,结果国家就像陷在“资源陷阱”里,单边依赖越来越严重,其他产业却荒废不堪。
可同一个惯性,也把俄罗斯推向了窘境—一旦石油不能撑起财政,就连维护基础设施、军力科技都成问题。
俄罗斯呢?AI 每年发表论文多,小众技术靠自嗨撑场面,但如果没有工业、公司、教育系统的全面支持,那种论文量顶多拿段子当战绩,没办法推到“市场化”这一块。
科技就像没有水泥的拥有着砖瓦:好看但脆弱。没有产业链支撑,日本都有进口压力,更别说俄罗斯了。
所以普京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转向:不是放弃石油,而是将石油收入作为支点,用来支持本土工业、汽车制造、科技研发。
他强调要布局汽车制造,这是操作性极强的“实体经济”,不仅创造就业,也能推动供应链成长。
这个转向,就好比有人吃方便面后猛然意识到,不能全靠泡面维生,得吃菜、吃饭才健康。
于是,俄罗斯要用石油泡面的钱买冰箱除湿器——不是终止吃泡面,而是补充更多营养。
你换一辆车不难,但要把俄罗斯从“资源怪兽”变成“高科技怪兽”,得动土就动工程,组织重组、资金链、国际合作、科研培训—个个都像大病动手术,谁敢轻松?
加上西方制裁没松绑,国内经济阴霾还在,资本物流、人才流动都不顺,大环境依旧艰难。
“普京终于清醒了,仅靠卖石油天然气收入,俄罗斯只会沦为末流国家。”这是一个大国的觉醒和转变,更是战略推演。
这种思考不仅对俄罗斯,对于任何资源型国家都是警钟石油、天然气可以是桥梁,而不是终点。
观察俄罗斯,从卖油共和国向科技共和国的转型,值得紧盯,也值得所有资源国家学习。
环球网2025年7月18号报道:普京:欧洲放弃俄天然气对其工业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