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后美方改变中方的称呼艾跃进教授的话含金量还在上升
一个月前,他们还在扯着嗓子喊中国是“系统性挑战”,是“头号威胁”,可就在本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发布的那一刻,这些词突然从白宫的字典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伙伴”。
一个月前,中美还在互相加码关税。美国把中国商品的关税拉高到145%,中国反手就把美国货的关税怼到125%。
双方剑拔弩张,全世界都以为要开打“经济核战”。可谁能想到,短短两天闭门谈判后,美国竟主动把关税砍到30%,中国也降到10%。
特朗普原本想用“极限施压”逼中国服软,结果中国直接掐住美国命门——稀土。美国军工企业库存见底,F-35战斗机生产线差点停工;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制造断供,老百姓骂街声一片;更狠的是,中国对美国医疗设备加征的“芬太尼税”,直接让美国药企成本飙升,连止痛药都快吃不起了。
这时候美国人才明白:艾跃进教授那句“尊严只在剑锋之上”到底有多硬核。中国手里攥着稀土和供应链这两把剑,美国人再横也得低头谈条件。
翻译成人话就是——美国企业进口中国商品多花的30%关税,别想赖到中国头上,自己掏腰包!华尔街的老板们听到这句话,估计血压直接爆表。
看看数据就懂了:中国对美出口中,60%是美国人根本造不出来的工业中间品。
从iPhone零件到特斯拉电池,从波音客机的钛合金到抗癌药原料,美国企业离了中国供应链,连颗螺丝钉都拧不紧。
反观美国卖给中国的,除了大豆就是天然气,这些东西俄罗斯、巴西分分钟能补上。
话说回来,除了上述原因,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这两天热度最高的印巴冲突了,印度号称自己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结果被我们的“老十”打得找不到北,这不,冲突停了,关税战也停!
如今这场贸易战证明,经济战的真理就在谁的产业链更不可替代。中国工厂一停工,美国超市就断货;中国稀土一断供,美国导弹都造不出来——这才是最狠的“大炮射程”。
岸田文雄还在做梦要和美国谈“零关税”,结果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直接飙到25年最高,投资者疯狂抛售日债。
为什么?明眼人都看懂了:连美国都扛不住中国的反制,日本那点汽车和半导体产业,拿什么和中国拼?
日本现在骑虎难下——硬扛美国关税?丰田本田得赔掉底裤;认怂让步?政治脸面全砸地上。
不过,别看现在美国人嘴上喊着“合作伙伴”,转头就把枪口对准了印度和英国。白宫刚和中国签完协议,立刻宣布要和印度搞贸易谈判,摆明了是想另找“备胎”。
这90天的关税休战期,不过是给美国人一个台阶下。中国手里还捏着10%的关税筹码,稀土出口限制也没松口,更别提那些美国做梦都想要的高科技市场准入。
说到底,这次“大获全胜”不是终点——当美国军工企业还在等中国稀土续命,当华尔街还在指望中国供应链稳住通胀,下一轮较量的主动权,早就被中国人攥在了手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