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古装剧中的非遗美学
近年来,大量古装剧在创作中融合非遗元素。这些传统技艺不仅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还进一步提升作品的美学内涵。与此同时,非遗技艺也通过现代影视技术焕发新生,走进更多观众视野。
由优酷、量子泛娱、春羽影视出品,郑晓龙、曹译文执导,赵柳逸编剧,肖战、张婧仪、周奇、黄觉等主演的古装传奇剧《藏海传》,于5月18日在CCTV-8电视剧频道和优酷同步开播,剧中大量非遗元素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006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由浙江省泰顺县申报的泰顺药发木偶戏位列其中。药发木偶是以火药带动木偶表演的传统手工技艺,泰顺药发木偶已有300多年历史。《藏海传》中的药发木偶对剧情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7000多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藏海传》中,藏海自幼就跟随蒯铎学习营造技艺,榫卯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
藏海入京时那幅高达8米的“发光屏风”,采用秦淮灯彩技艺制作而成。秦淮灯彩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南京地区代表性民间艺术之一。秦淮灯彩汲取中国传统纸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艺术之长,在制作中综合木工、漆工、彩绘、雕饰、泥塑、编结等诸多工艺,形成自己的技艺特色。
《藏海传》主创团队以老虎、蜈蚣等动物皮影,象征朝堂各方势力,以光影变化推进藏海计谋,并将皮影尺寸放大,营造“古代巨幕影院”效果。中国皮影戏于201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彩色影偶,伴随音乐和演唱表演的戏剧形式,在国内多个省份拥有不同流派分支。
古装仙侠剧《临江仙》由欢娱影视打造,智磊、国浩执导,白鹿、曾舜晞等主演。该剧将非遗元素从视觉点缀升华为叙事灵魂,以“刚柔并济”的皮革制作技艺、天人合一的建筑哲思,重构仙侠剧文化根脉。
《临江仙》中标志性的非遗元素皮造花,花瓣温润剔透、造型栩栩如生,其制作技艺为浙江杭州拱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仝仺皮塑皮雕技艺。皮造花制作需经历浸泡、鞣制、雕刻、染色、塑形等十余道工序,将牛皮制成薄至0.2毫米的透亮花瓣,再组合成相应饰品。剧中女主角花如月佩戴的百合发梳即为此工艺的代表作。
非遗并非静态遗产,而是可融入当代叙事的活态文化。由欢娱影视和爱奇艺出品,惠楷栋、温德光执导,吴谨言、佘诗曼、许凯等主演的《延禧攻略》,以匠人精神复刻技艺,以角色命运承载符号隐喻,让非遗成为东方美学的叙事灵魂。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技艺采用“通经断纬”技法,使得成品正反如一、镂刻感强。剧中太后、娴妃等使用的缂丝团扇,均由技艺传承人指导复刻。缂丝作为最早用于艺术欣赏的丝织物,被誉为“织中之圣”,由于经得起摸、擦、揉、搓、洗,又有“千年不坏艺术织品”之誉。
以蚕丝染色成绒,手工捻制钢丝勾条成型,绒花因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目前,江苏南京市、淮安市和扬州市均有相关非遗项目。剧中富察皇后“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的设定,还原了《清史稿》中记载的节俭形象。
由优酷、陕文投艺达影视、国文影业出品,古力娜扎、许魏洲主演的《风起霓裳》,以唐代服饰文化为切口,融合刺绣等非遗技艺,为观众呈现“穿在身上的盛唐”。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刺绣在中国多个省市和民族拥有不同流派传承,包括享誉海内外,有四大名绣之称的苏绣、蜀绣、湘绣和粤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与中国传统刺绣技艺相关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有60余项,省级非遗项目120多项。《风起霓裳》将刺绣、制衣等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要素,将非遗融入权谋与情感主线,让非遗与剧集实现巧妙联动。
由陕文投艺达影视出品,张珂执导,李子璇、刘润南、张航瑜、王璐等主演的美食微短剧《大唐小吃货》,融合古装、美食、喜剧等多种元素。剧集以美食为主线,让观众于人间烟火中触摸盛唐温度。
剧中出现的叫花鸡,是中华传统美食。相传,有一个叫花子偶然得来一只鸡,欲宰杀煮食,可既无炊具,又没调料。他将鸡去掉内脏,带毛涂上黄泥、柴草,放在火中煨烤,熟后,剥掉泥壳,鸡肉入口酥烂肥嫩,风味独特。江苏常熟、苏州、张家港及浙江杭州等地,均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传统糕点的代表,玫瑰饼的制作技艺在国内多个地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云南鲜花饼制作技艺,便包括玫瑰饼的制作。此外,还有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祥禾饽饽铺”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同样包括玫瑰饼的制作。
由山海星辰打造的非遗奇幻微短剧《傩戏》,于7月10日在红果、抖音等平台播出,上线万。该剧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为叙事主线,通过剧情、服化道及表演,全方位展现此项传统技艺。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目前,已有武安傩戏、池州傩戏等十余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剧中傩舞动作借鉴德江傩堂戏、仡佬族傩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在保留“刚劲韵律”的基础上,进行影视化改编,使传统动作更具戏剧张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理想回应i8重卡对撞测试争议:测试卡车由检测机构提供、随机购买我方没有指定,模拟真实场景、全权委托第三方测试
100℃高温杀不死!赶紧扔掉!女子肚里发现大量霉菌,只因这个坏习惯……
只因上车排队,横滨站惊现持刀伤人——中国籍35岁女嫌疑人:等律师来了再说
17.98万起,乐道L90正式上市!比预售价低1.41万元,李斌:百公里能耗14.5度电同级最佳,座座都是VIP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iQOO亮相ChinaJoy 2025!科技与娱乐共筑沉浸式体验现场!